欢迎来到赤峰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官网
联系电话:0476-8282707
品牌建设
时间:2013年10月31日 来源:中国优农协会秘书处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畜牧业管理局局长 路景权
双阳区位于吉林省中部,长春市区东南部,幅员面积1677 平方公里,总人口39.3 万人,是长春市幅员面积最广、人口密度最小、生态环境最佳、自然资源最丰富、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最大的新城区,是国家首批命名的“中国梅花鹿之乡”,是吉林省梅花鹿产业“两核”驱动战略的重要“核心区”之一。其梅花鹿养殖数量、鹿茸产量、鹿茸品质、鹿茸单产及出口创汇等多项指标始终居全国同行业县(区)首位。
“十一五”末,“十二五”初,随着国家对产业政策的调整,以及吉林省政府关于提升、扶持家养梅花鹿产业做大做强的指导意见及政策的陆续出台,双阳区委、区政府从战略高度出发,提出“挖掘特色资源优势,加快梅花鹿产业提档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就此对全区梅花鹿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进行了修正。几年来,全区鹿业提档升级工作收效显著,鹿业经济增长迅速。2012 年,全区鹿业总产值10.5 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了38%。鹿业经济出现快速增长势头,继续领跑国内同行业各县(区)。
一、强化推进措施,实现产业的整体提升
按照省、市政府文件精神,以及区委、区政府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我们重点从七个方面强化产业升级工作。
一是着重抓好种源保护和推广。双阳梅花鹿育种科研课题是20 世纪70 年代国家农垦部重点科研项目,“双阳梅花鹿”是首个通过国家农垦部技术鉴定的我国第一个梅花鹿培育品种,是养鹿业的重大科研成果,居国内外领先地位。“双阳梅花鹿育种”科研成果于1987 年获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于1990 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双阳梅花鹿具有典型的体质外貌特征、鹿茸生产性能高、遗传性能稳定、早熟性状明显、耐粗饲、适应性强等显著特点,尤其是鹿茸体粗、枝头肥大、茸质松嫩、有机质含量高,深受业内专家普遍赞誉和认可。1986 年双阳梅花鹿平均单产成品茸就已经达到1243g,比上一年的1050g 提高18.3%。其中,96 号种公鹿连续三年产鲜茸均在15000g,创下了“梅花鹿单产茸量的世界之最”。因此,双阳梅花鹿是梅花鹿科中的最优良品种,只有保护好种源才能有利于整体产业的发展。为此,我们采取活体种源保护与建立基因库并举,人工授精技术与提纯扶壮同步,以实现双阳梅花鹿种源在保护中不断优化,在优化中不断提高,最终选育出精品的双阳梅花鹿,并在养殖中广泛推广。目前,我区已建成双阳梅花鹿原种场一座,即吉林省双阳鹿业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原国营第三鹿场);建成扩繁场四个,即吉林省长双鹿业特产集团开发有限公司、长春市双阳区博文鹿业良种繁育有限公司、长春市双阳区虹桥鹿业有限公司、吉林省尊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双阳梅花鹿种鹿年存栏保持在12000 头以上,年销售种鹿3000 头左右,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双阳梅花鹿品种的纯正。
二是抓好规模化养殖。产业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竞争优势,更谈不上产业的经济效益。为此,我们通过建立梅花鹿产业园区、鹿业小区、梅花鹿养殖基地等方式引导和扶持小型养鹿企业和养殖户向合作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区养鹿户近1 万户,其中养殖50 只以上的570 户,养殖100 只以上的规模户400 户,养殖500 只以上的规模户100 户,超千只规模户8 户。全区梅花鹿存栏19.5 万只,占吉林省的50%,占全国的30%,年产鲜茸150 吨以上。梅花鹿规模化养殖程度不断得到显著提高,规模优势不断得到显现。
三是抓好人才高地建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不懈地狠抓人才队伍的建设,成立了双阳区梅花鹿人才产业高地,聘请了韩坤、魏海军、赵世臻、王全凯、杨福合等一大批专家、学者为首席专家组成员,参与我区鹿业发展的规划、种源保护、产品开发等各项工作。培养了1200 多位鹿产业经纪人,销售网络延伸到国内外。培训了430 多人的具有资质的鹿业诊疗服务人员和3.8 万人的鹿业养殖熟练工。目前,我区人才高地聚集鹿业各类人才3420 人,为鹿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是抓好产品研发建设。产业的发展,重要的是搭建科学合理的产业链条,而企业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正是这链条的重要环节所在。为此,我们引导和鼓励企业走与科研院所联合发展之路,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羸。先后促成长双鹿业集团与吉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之间的联合,东鳌鹿业集团与韩国建国大学之间的联合。企业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企业的科研力量得到加强,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如长双鹿业集团开发的梅花鹿基因营养液、骨生长因子营养液,东鳌鹿业集团开发的鹿胶原护肤品等,陆续投放市场并受到消费者欢迎。目前,全区从事产品深加工企业38 家,已成功开发出梅花鹿初级原料、医药、保健食品、护肤品、服饰、工艺品等6 大类130 多个品种,产品畅销国内市场。其中“长双鹿”、“世鹿”、“鹤年堂”、“盘古”等10 多个品牌产品远销***。
五是抓好市场建设。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平台,强大的市场有助于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双阳区早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鹿产品集散地,左右着全国鹿产品价格走势,是全国鹿业市场的“晴雨表”,这是不争的事实,且在行业内已被广泛认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做大做强这个市场,我们整合和完善了鹿乡镇的鹿产品交易一条街和中汇鹿产品交易市场,加强了市场的配套服务设施,使市场在管理上既加强严控又便于交易。截止6 月末,对区内188 家鹿产品经销企业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双阳区鹿产品市场的鹿副产品交易量达到1100 吨,交易客流量130 万人次,均超过去年同期统计数据的8%、6.5%。其中,鹿乡镇鹿产品市场的鹿副产品交易量达850 吨,交易客流量达90 万人次,也均超过去年同期统计数据的10%、8%。
六是抓好品牌建设。品牌是质量,是效益、是竞争力,更是生命力。双阳虽不因双阳梅花鹿而得名,却因双阳梅花鹿而知名,“双阳梅花鹿”早已成为双阳区一张亮丽的“名片”。自1986 年双阳梅花鹿通过技术鉴定后,双阳与双阳梅花鹿的品牌形象得以树立和远播,我们便将品牌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而长期的工作来抓。1995 年,双阳区被全国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大会授予“中国梅花鹿之乡”称号。2006 年,双阳区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梅花鹿标准化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2008 年,“双阳梅花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予以注册。2010 年,因我区独具特色的梅花鹿产业,双阳区和天津滨海新区、河南郑州、湖南张家界等国内20 多个省份的60 个市镇被推选为“2010 中国最具***影响力市(县、区)”。2011 年,双阳区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确定为“中国梅花鹿种源养殖示范区”。2012 年,“双阳梅花鹿”被农业部优农协会等六家单位共同评选为“2012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双阳梅花鹿的知名度不断得到提升,双阳梅花鹿的信誉度不断得到增强。
七是制定产业政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扶持。“十一五”期间,也正是全国鹿业处于最低谷时期,双阳区委、区政府仍然把种源保护和提纯复壮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每年从财政列支一定比例专项资金用于梅花鹿的人工输精。同时,积极配合省、市财政拨付专款用于对可繁母鹿的补贴,帮助养殖户渡过难关。2011 年起,全国的鹿产业市场出现了回升态势,吉林省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扶持家养梅花鹿产业发展的意见和政策。为此,我们紧抓机遇,陆续制定了《长春市双阳区关于梅花鹿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和《长春市双阳区关于梅花鹿产业发展奖励暂行办法》,《办法》明确区财政每年列支500 万元用于扶持双阳梅花鹿种源保护,500 万元用于支持鹿产品科技研发。
二、立足客观实际,把握***难题的关键
产业的发展往往受到市场、政策等多项因素的制约,不解决掉这些问题,产业就很难真正意义上得到发展。目前,梅花鹿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性因素有两个。
一是政策瓶颈有待继续突破。“梅花鹿属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其产品只能作为药用原料不能用于食品”的这一规定,始终制约着鹿产业发展的脚步。2011 年吉林省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全省鹿业实际养殖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并指派吉林省卫生厅申请国家卫生部解除对家养梅花鹿的相关约束。2012 年1 月,国家卫生部批复:除鹿茸、鹿角、鹿胎、鹿骨外,养殖梅花鹿其他副产品可作为普通食品。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松绑解困”的作用,拓宽了市场,延伸了产业链条,极大地促进了整体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做为养鹿的主要产品——鹿茸,不能作为普通食品的规定仍然制约着鹿产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据调查,新西兰、日本、韩国对鹿茸的利用大多制成营养液等饮品,其消费人群广,市场潜力大。再如我国的人参产业,随着人工种植技术的提高和推广,以及放宽了人参药食同源的限制,人工种植人参的面积和产量不断扩大,人参市场潜力不断被挖掘,人参产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因此,鹿产业要想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我们还要继续争取政策的松绑,最低限度还要争取将鹿茸列入到普通食品之中。
二是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自身发展资金不足,同时信贷困难,因此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新产品的研发、投产,设备更新以及市场的开拓等。单靠政府专项资金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行之有效的措施是企业联合或引资入股,以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此外,可尝试联企(户)担保、专业合作社担保等形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三、做好科学谋划,推动产业再上新台阶
产业升级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完善,更好地适应产业的发展。为此,我们下一步还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建立溯源体系建设。溯源体系的建立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必备要素,也是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环节。今年初,我们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了双阳梅花鹿及初级产品追
溯体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制定了实施方案。计划先试点再到全区境内全普及,计划时间为5—6 年。该项体系的建立,既能有效地保护双阳梅花鹿的种源,又能对养殖和产品安全的全程监控。同时,可以有效地带动全省梅花鹿养殖产业及梅花鹿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拉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并为全面提升我国梅花鹿产品的国际形象,促进出口创汇打下基础。
二是继续强化科技支撑的作用。在继续储备人才、加强人才高地建设的同时,重点鼓励企业充分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优势,以自身企业为孵化基地,研发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产品质量高的“三高”产品。同时,政府也将每年从科技三费中拿出一定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被国家、省、市列入梅花鹿产业发展的科技项目。
三是建立现代化流通市场。鼓励梅花鹿养殖、加工和经销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加快发展以连锁经营、扩大公众市场,增加梅花鹿只及产品销售。在继续对鹿乡镇鹿产品交易市场进行升级改造,规划建设全国最大、功能齐备的国际标准化梅花鹿产品物流商贸园区的同时,加快网络信息市场的建设。通过网络平台,搭建网络销售、订单期货、国际贸易的营销模式,逐步抢占和稳定高端市场,并同步完善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配套服务项目,努力实现双阳鹿产品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成功接轨。